真正命好的人,有这“三座靠山”,有一座,就很了不起

人生在世,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命。所有看似偶然的好运,都是蓄谋已久的因果。那些活得顺遂的人,是给自己修好了这三座“靠山”。 第一座靠山:自己 古语有言:“万般皆苦,唯有自渡。” 苦难是人生的普遍底色。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,从古至今,无人能逃脱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等人生八苦的困扰。然而,面对同样的苦难,每个人的体验和应对方式却千差万别,这正是万般皆苦,唯有自渡的深层含义——苦难虽普遍存在,但救赎之路必须由每个人自己走出来。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,人类对痛苦的感知和承受能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。...


人生在世,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命。所有看似偶然的好运,都是蓄谋已久的因果。那些活得顺遂的人,是给自己修好了这三座“靠山”。

第一座靠山:自己

古语有言:“万般皆苦,唯有自渡。”

苦难是人生的普遍底色。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,从古至今,无人能逃脱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等人生八苦的困扰。然而,面对同样的苦难,每个人的体验和应对方式却千差万别,这正是"万般皆苦,唯有自渡"的深层含义——苦难虽普遍存在,但救赎之路必须由每个人自己走出来。

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,人类对痛苦的感知和承受能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。同一件事,有人视为灭顶之灾,有人看作成长契机。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先天性格特质,更取决于个体选择的认知框架和应对策略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:"困扰人们的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。"这揭示了自渡的本质——改变我们看待和回应苦难的方式。

自渡的最高境界,是通过深刻理解自己的痛苦,而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苦难,从而生起真正的慈悲心。强调"唯有自渡"并非否定人际支持的价值,而是指出任何真正有效的帮助都必须以个体的主动参与为基础。这就像医生可以治疗疾病,但康复过程必须由患者自己的身体完成;心理咨询师能提供专业引导,但改变的决定和实施终究在来访者自己手中。

东西方智慧传统在这个问题上惊人地一致:基督教讲"上帝只救自救者",佛教说"自依止,法依止",儒家强调"为仁由己",道家主张"自胜者强"。这些智慧都指向同一个真理——外缘可以助力,但解脱必须自心开始。

在生命的至暗时刻,我们或许都需要一根别人递来的火柴,但点燃自己内心的光明,照亮前路的,终究只能是自己。认识到"万般皆苦"是智慧的开始,实践"唯有自渡"是解脱的道路。在这条路上,每个认真面对自己生命的人,都是勇敢的修行者。

第二座靠山:人品

《周易》有云: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”穿越三千年的历史烟云,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在当代语境下,"德"已不仅限于道德品质,更扩展为个人能力、专业素养与精神境界的综合体;"位"也不仅指社会地位,更涵盖职位、权力、名誉等各种形式的资源占有。这句警世恒言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社会规律:当个体或组织所拥有的能力与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时,灾祸便如影随形。

某地方官员被突击提拔至重要岗位,却因缺乏相应管理经验导致决策连连失误,最终引发群体性事件。这种现象在官僚体系中并不罕见,当晋升速度超过能力成长曲线,权力便成为危险的负担。

彩票中奖者研究显示,约70%的大奖得主会在3-5年内破产,甚至比中奖前更窘迫。突如其来的财富若没有相应的管理智慧相伴,往往成为灾难的导火索。

某"流量明星"因一部热播剧爆红,片酬飙升至一线水准,却在后续作品中暴露演技短板,最终被市场抛弃。娱乐工业制造的速成偶像,常常面临德艺双馨的考验。

家族企业传承中,不少二代接班人虽受过良好教育,却因缺乏父辈的历练与胸襟,将企业带入困境。地位可以世袭,但驾驭地位所需的格局必须自我修炼。

学术界存在"帽子"与实力脱节现象,某些学者获得崇高学术称号后,科研产出反而大幅下降。当荣誉成为终点而非起点,便违背了社会奖励机制的初衷。

《大学》有云:"德者,本也;财者,末也。"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机遇的时代,"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"的古训更显其警示价值。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求更高的"位",而在于使自己的"德"始终略高于所处之位。这种"超位修养"不仅能避免灾祸,更能创造持续成长的生命轨迹。

我们需要建立"能力先行"的发展观,警惕捷径诱惑。老子曰:"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"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,或许最大的安全,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位置,而在于我们是否配得上所在的位置,并有能力在更高的位置上继续成长。德位相称,方能行稳致远;厚德载物,才可基业长青。

第三座靠山:积极的心态

有句话说得很好:“没有绝望的处境,只有绝望的人。”维克多�弗兰克尔在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中写道:"人可以被剥夺一切,除了最后的自由——选择自己对环境的态度。"这句话深刻揭示了"绝望"的本质——它并非由环境决定,而是由人的认知和心态塑造。历史上有无数人在极端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,而也有许多人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陷入绝望。

绝望是一种选择,希望也是。环境或许会限制我们的行动,但无法剥夺我们选择如何面对的自由。历史证明,人类的韧性远超想象,真正的绝望不是来自外部,而是来自内心的放弃。

所以,请记住:困境是客观的,但绝望是主观的。你无法控制所有事情,但可以控制如何应对。没有永恒的黑暗,只有不愿点灯的人。正如尼采所言:"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。"在绝望的深渊里,希望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自己点燃的。心宽了,路自然就宽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